人才培养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0-08-06

河南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单位: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学科代码: 0702               招生代码:0702

学科名称:物理学

一、学科和专业简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各种实际应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各学科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河南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23年,1993年获批凝聚态物理硕士点,1998年获批光学硕士点,2000年获批理论物理硕士点,2003年获批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2006年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设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获批物理学省重点一级学科,2015年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工程,2018年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在纳米结构构筑及其光电性能、量子点设计制备、高性能QLED、自驱动光电传感器、新能源材料与高效光伏电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特别是在蓝光QLED研究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学科下设4个研究方向,分别为:

方向1:凝聚态物理

主要从事纳米结构材料物理、发光显示材料与器件、光电材料与器件、能量转换与存储等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量子点发光显示材料与器件(QLED)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特色工作。结合分子组装和纳米压印,发展了纳米结构构筑技术;建立了半导体量子点结构设计与可控制备、QLED构筑、光电信息器件等核心技术体系。研制了高性能蓝绿红QLED器件,在蓝光QLED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目前保持着蓝光QLED发光效率、亮度和寿命等关键指标的国际最高记录。

方向2:光学

主要从事光功能材料与器件、新型太阳能电池、非线性光学等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光催化、光动力治疗自组装纳米材料,CIGS/CZTS等新型光伏电池以及非线性光学材料与器件等方面开展了特色工作。

方向3:理论物理

主要从事材料计算与模拟、低维物理、表界面物理以及光电热电材料的理论研究。开展了光电材料、热电材料、低维材料与器件中的物理问题等方面的特色工作。本方向与本学科其他三个实验性方向的相关研究紧密关联、相互支撑。

方向4:原子与分子物理

主要从事原子分子光谱、自驱动微纳器件、新型催化剂设计、光催化分子动力学等方面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开展了高效摩擦纳米发电机构筑、原子分子体系的在位及超快光谱分析、原子掺杂高活性催化剂和能量转换材料设计等特色工作。在纳米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自驱动传感器的灵敏度、碳基电极的电催化活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二、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身心健康,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

2. 掌握物理学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全面了解物理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 4 年,学习年限为 4-8 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 实行导师负责培养单位统筹管理的方针。

2. 基础及专业课的学习,在导师的指导、督促下进行,充分发挥研究生个人的积极性和导师的指导作用;采用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博士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安排下,调研、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并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科研中注重实验技能和综合、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 博士研究生须参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等学术活动,开阔思路,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完成培养单位规定的听取学术报告和做学术报告任务。此外,在读期间须至少参加2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国际或国内学术活动并做不少于1次的学术报告。

6. 学期进行学科综合考试,考试方式为口试、笔试或口、笔兼试。

7. 开题报告应在第学期初(10月中旬)进行,由若干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导师参加,以学术报告方式进行。

8. 中期考核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学期初(3月上旬)完成,距离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由学科组织考核小组,着重对博士生政治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课程学习、学科综合考试、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进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提出考核意见,进行评优分流。考核结果分为通过、延期、终止、淘汰四个等级。

五、学分和课程设置

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习不少于15学分,选修课程学习不少于5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学位论文环节

1.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攻关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学位论文所包含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应具有较高创新性。

2. 论文完成后,必须经导师审阅、修改、同意,并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评阅。

3. 博士生在学期间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或者自主完成所选择专业或者相关交叉专业的专门课题研究,取得公认的成果,如发表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或者获得具有代表性的发明专利。以论文作为评判标准的,按不低于各培养单位的具体标准执行。

同时要取得新的成果,如提出有新意的思想观点,取得新的实验结果,解释未曾解释的物理现象,或者对已有物理现象赋予新的解释,或建立有新特点的研究方法,等等。

4. 在答辩前个月,应举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小组成员对学位论文初稿提出问题,根据论文的创新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工作量、关键性结论等做出综合评价,并给出详细的论文修改或者完善的意见,同时给出预答辩结论。预答辩结论分为三类: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预答辩结论为基本合格者,须对论文修改完善并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答辩资格审核。预答辩不合格者,必须推迟答辩时间,推迟时间至少为半年。

5. 研究生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论文,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后,可适当延长论文期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8年

博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理学博士学位。

                      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名:             

培养指导委员会公章:             

2020年11月18日


附表: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备注

公共必修

0100711001

第一外国语

1

36

2


0103011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1

36

2


2101111005

综合素质教育

1

18

1


专业必修

2101114004

学术活动

-

36

2


2101114005

实践教育

-

36

2


2101114001

科学基础与前沿

1

54

3


2101114002

专业英语

1

54

3


2101114003

高等量子力学

2

36

2


公共选修

0100712002

第二外国语

1

36

2


010301200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2

18

1


不区分方向

2101115001

凝聚态物理导论

1

54

3


2101115002

物理学实验方法

2

54

3


凝聚态物理

2101115003

纳米材料与器件

2

36

2


2101115004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2

36

2


光学

2101115005

光信息存储技术

2

36

2


2101115006

光谱技术及应用

2

36

2


2101115007

高等光学

2

36

2


理论物理

2101115008

固体理论

2

54

3


2101115009

第一性原理研究方法

2

36

2


2101115010

物理计算与程序设计

2

36

2


原子与分子物理

2101115011

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

2

36

2


2101115012

高等原子物理学

2

36

2


2101115013

光电子学

2

36

2


非专业选修

2101116001

英语科技写作

2

36

2


补修课

2101118001

原子物理学





2101118002

结构与物性





2101118003

固体物理





2101118004

光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