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3-14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单位:光伏材料省重点实验室

学科代码:0805           招生代码:0805

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和专业简介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信息、能源和航空航天等工业的支撑。当前材料与信息、能源并列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加工、基本性质及其使役性能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并研究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其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

河南大学材料学科是我国材料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产业开发的重要基地。本学科紧盯学科前沿,围绕国家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集中开展了纳米功能材料的基础及其新材料、新能源以及信息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在量子点发光材料与器件、薄膜光伏材料与技术、纳米光电器件和纳米生物检测材料与技术等领域,以及杂化纳米材料在摩擦学及能源和环境催化领域的研发并工业化应用开发研究领域,和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的使役性能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本学科于2006 年获批材料学一级硕士点,2014 年进入全球ESI 前1%学科,2015 年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目前是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

本学科拥有一支包括中原学者1人,国家优青3人,青年千人1人,省特聘教授4人,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特聘教授、黄河学者、校特聘教授近20人在内的,总人数超过100人的高素质科研队伍,研究队伍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本学科建有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纳米杂化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平台。拥有完备的纳米材料、器件的制备、表征及加工的仪器和工业化试验条件,有良好的工业转化平台。本学科下设4个研究方向:

1:材料学

2:材料加工工程

3:材料物理与化学

4:建筑材料与工程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实验技能和专门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科研实验技能。

3.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应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5.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方面的技能。

6.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身心健康。能够胜任高校、研究院所、企事业等单位的教学、研究、产品研发及其相关工作。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3-5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培养过程中实行组会制,采用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硕士生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经充分了解,确定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所在单位和研究生院备案。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应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该硕士生的研究方向、课程学习要求及考试方式、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环节等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或说明。

3.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方法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若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硕士生须征得导师同意,在每学期选课期间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签字后交所在培养单位的研科办及研究生院备案。

5.培养单位为研究生提供助研、助教、助管等岗位,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五、学分和课程设置

总学分不少于30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20,选修课程不少于10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学术活动:主要包括参加(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会议,到国内高水平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国(境)外联合培养等。研究生学习期间须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填写学术活动记录表,记录学术活动内容和收获。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 1次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听取学校邀请学术报告8场以上。完成学术活动并提交参加学术活动心得体会后,即获得3学分的课程学分。

实践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在校内外有条件的实践单位或部门进行实习、实践环节训练,实习实践时间由导师安排。完成实践环节且经考核通过后,即获得2学分的课程学分。

六、学位论文环节

1.开题报告。研究生在开题报告时应进行充分文献调研,须在第3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开题由培养单位负责,以学术报告方式集中进行。经导师组集体审议,对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并决定是否能够继续培养或重新选题;导师组应由熟悉本专业/研究方向的5名以上导师组成。

2.中期检查。中期检查是检查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及学位论文进展状况、指导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5学期进行,由各培养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以学术报告形式集中进行。

3.学位论文要求。硕士生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精确、数据可靠、言简意赅、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能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路和建议;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4.学位论文评阅。由研科办为学位申请者聘请3名校外相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作为论文评阅人。3名评阅人评语均认为论文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学位申请人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5.预答辩。集中举行预答辩,评委对学位论文提出问题,针对创新性、学术水平、工作量、理论依据、研究成果、结论等做出评价,并给出修改或完善的意见;同时得出预答辩结论。预答辩结论为三类: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预答辩结论为合格者,或者基本合格经导师同意后,可以进行答辩资格审核。预答辩不合格者,必须推迟答辩时间。

6.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条件。通过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并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评阅,且评阅人均认为学位论文达到申请硕士学位的水平,同意参加答辩;通过预答辩,结论为合格、或者基本合格并经导师同意;导师、导师组与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查后均同意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满足《河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河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文件的相关要求。

7.学位论文答辩。硕士生的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河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


附表: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备注

公共必修

学位英语

0100721002

公共英语

1

36

2


2103323111

专业英语

1

36

2


学位政治

010302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

2


010302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


综合素质教育

2101521001

综合素质教育

1

36

2


专业必修

0101524001

学术活动

-

-

3


0101524002

实践教育

-

-

2


2101525040

从分子到材料(材料前沿讲座)

1

36

2


2103323010

材料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全英)

1

36

2


2103326003

现代表征技术

1

36

2


公共选修

0103222001

体育

1

18

1


0300422001

文献信息检索与应用

-

18

1


专业选修

2103323101

材料学基础与前沿

1

54

3


2103323103

材料学专题研究

1

54

3


2103326001

高等量子力学

1

54

3


2103326002

固体物理

1

54

3


2103325013

胶体化学概论

1

36

2


2103325017

固体无机化学

1

54

3


2103326105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1

54

3


2103326104

材料化学与物理

2

54

3


2103326005

高等有机化学

2

36

2


2103323102

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

2

54

3


2103323004

纳米材料

2

36

2


2103325006

光电功能材料

2

36

2


2103325011

纳米晶的合成、性质及应用

2

36

2


专业选修

2101624001

土木工程发展与前沿

1

36

2


2101624002

土木工程专题研究

2

36

2


2101624003

土木工程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

2

36

2


2101624017

无机材料科学导论

1

36

2


2101624018

混凝土材料学

1

36

2


2101624019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2

36

2


2101624020

材料物理性能

2

36

2


2101624021

新型复合材料

2

36

2


2101625029

混凝土细观力学

1

36

2


2101625015

土木工程试验与检测技术

1

36

2


2101625022

固废利用与循环建材

2

36

2


2101624030

可持续建筑

1

36

2


2101625031

混凝土外加剂

2

36

2


2101625032

计算机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2

36

2





附表:课程设置:

Course Type

Course Code

Course Name

Semester

Class Hours

Credit

Note

Compulsory   Course

Common

Compulsory

Course
  (Nine Points)

Degree English

0100721002

Public English

1

36

2


2103323111

Specialized English

1

36

2


Degree Polities

0103021001

Study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

36

2


0103021002

The Outline for Dialectics of Nature

1

18

1


Comprehensive

MoralEducation

2101521001

Moral Education

1

36

2


Specialized   Compulsory

CourseEleven   Points

0101524001

Academic Events

-

-

3


0101524002

Practical Innovation

-

-

2


2101525040

From Molecules to Materials (Frontier   Lectures on Material Sciences)

1

36

2


2103323010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Writing

1

36

2


2103326003

Modern Characterizing Techniques

1

36

2


Selective   Course

Common   Selective CourseTwo Points

0103222001

Physical Education

1

18

1


0300422001

Retrieval and Applications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

18

1


Specialized   Selective Course

2103323101

Foundation and Frontier of Material Sciences

1

54

3


2103323103

Special Topics in Material Science   Research

1

54

3


2103326001

Advanced Quantum Mechanics

1

54

3


2103326002

Solid State Physics

1

54

3


2103325013

Introduction to Colloid Chemistry

1

36

2


2103325017

Solid Inorganic Chemistry

1

54

3


2103326105

Polymer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1

54

3


2103326104

Material Chemistry and Physics

2

54

3


2103326005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

36

2


2103323102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nd Academic   Standards

2

54

3


2103323004

Nano Materials

2

36

2


2103325006

Optoelectronic Functional Material

2

36

2


2103325011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Nanocrystalline

2

36

2


Specialized   Optional Courser

2101624001

Development and frontline of civil engineering

1

36

2


2101624002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of civil   engineering

2

36

2


2101624003

Research method and academic standard   of civil engineering

2

36

2


2101624017

Introduction to inorganic materials   science

1

36

2


2101624018

Science of concrete materials

1

36

2


2101624019

Modern analysis methods for materials

2

36

2


2101624020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2

36

2


2101624021

New composite material

2

36

2


2101625029

Micromechanics of concrete

1

36

2


2101625015

Experiment and test of civil   engineering

1

36

2


2101625022

Utilization of solid wastes and   recycled building materials

2

36

2


2101624030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1

36

2


2101625031

Concrete admixtures

2

36

2


2101625032

Computerization in materials research

2

36

2


Supplementary   Course

2101628009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

With 

undergra

2101628010

Material Experiments



-